zhihu2024

zhihu2024

知乎分享

1950年蒋介石推动的台湾地方自治直接选举

作者:极限战士 40K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8217595/answer/35737142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50 年在台湾推行 “地方自治直接选举”,是蒋介石力排众异的独裁决策,至于原因,或许是蒋介石析出民主改革的姿态,来寻求美国的经济与军事援助。

二战期间,台湾是轴心国集团之大日本帝国的仆从军,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宗主国乃是军国主义扩张的法西斯政权,可不是像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台湾作为二战轴心国的仆从军,觉得昭和当局会给予台湾当地人推行民主与选举、为台湾几百万汉人(契丹人 / Cina shana)谋幸福?你去问日本人,日本人自己都不信。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法西斯政权会支持民主,会给予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战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主权,在随后几年对台湾当地人进行的所谓 “暴政”,学术上称作 “清剿二战仆从军残余势力”,在欧洲二战后对仆从军与第三帝国支持者的这些清剿行动多了去,整个欧洲除了西班牙,东欧、西欧、南欧都发生了血腥的战后清剿行动,据统计死亡人数以百万级规模,当然冤假错案也有很多。

台湾的某一些闽南人客家人,天天骂二战后的清剿行动,不过是想掩盖自己的黑历史:曾经是大日本帝国的仆从军。二战后在台湾掌权的是仆从军曾经的敌人(二战盟军的国民政府),而不是像缅甸、印尼那样由仆从军势力掌控了二战后的国家政权。
台湾现在的民主、经济成就,跟日本殖民统治没有半点关系,假设台湾从未被大清王朝割让给日本,台湾同样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与民主。五十年殖民统治,或许提高了台湾 20 世纪上半叶的一点工业水平,降低了一点文盲率。

image

台湾仍在世的轴心国仆从军、及部分的仆从军子孙后代,对于此图情景,恨得那叫一个牙痒痒。

image
文在寅作分割线

1949 年蒋介石率国民政府退至台湾,内忧外患。党内一片衰败颓然,台湾当地经济通货膨胀、生产萎缩、物价飞涨、外汇短缺。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改造与重建、土地改革以及地方自治直选。台湾也由此奠定了现代化基础,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回顾这段历史,以今日的目光来看仍觉有不可思议及惊心动魄之处。我们不禁疑问:国民党在台湾是如何艰难地走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历程?在大陆惨败后的国民党何来勇气在台湾进行直选?对于台湾的近代化历程,我们应有何反思?

1949 年到 1953 年,是对台湾发展关键的年代。

大批国府官员、军人、眷属及平民涌入台湾,台湾当时一共 500 多万人口,突然增加 200 多万人,台湾当时的情况很凄惨。

更糟糕的是,台湾当时整个农工生产是停滞的,因为台湾 72% 以上的产业是控制在统制经济的手里,也就是计划经济掌握了人民大多数的经济生活。很多人以为台湾一直就是市场经济,其实并非如此。1949 年台湾是个十足的统制经济,国民党花了十年的时间才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蒋介石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地方自治。关于台湾的地方自治,根据一些档案和我做的口述历史,我才知道这些事,对我也很震撼。蒋介石在 1950 年决心地方自治,1950 年 1 月大事表上只写了四个字:“地方自治”。他希望在台湾实行直接选举的省议员、县市长等,提出之后党内立刻反对,包括他身边的人也反对。反对的原因,第一,1950 年初的台湾还在风雨飘摇中,站都站不稳,谈地方自治和选举实在不切实际。第二,台湾本地人占台湾人口的 85%,大陆来的人大概是 13%,如果直接选举,那大部分的权利就会被那 85% 的人拿走,国民党在台湾的控制就没有了,整个台湾就掌握在本地人的手里,那国民党哪还有立足之地呢?

但蒋介石非常坚持,当时负责台湾地方自治的阮毅成,他儿子阮大仁亲口告诉我的,尽管面临党内反对,蒋介石排除万难实行了地方自治。首先成立台湾省地方自治研究会,研究规划,同时为配合地方自治,改造委员会在 1950 年 9 月,通过一项决议,把烟酒及林业的管理及税收改由地方政府接手,此举使得地方政府有了税收的来源。

大家不要忘记了,1950 年的台湾是怎样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1950 年 7 月 2 日,台湾省第一届县市议会议员选举展开,国民党很谨慎,没有一次性选,而是分区、分六期办理,花莲县最早举行,试点成功,再扩大到屏东县、高雄县、高雄市、台南县、台南市、台中市、彰化县、嘉义县等。

接着选举县市长,地方首长当然比县议员更重要。国民党把选举分为八期办理,每一期两三个县市,因为这样比较好控制。这也顺利完成,然后是台湾省议会的选举,也很顺利地完成。整个地方自治在两年内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各基层的乡长、区长、镇长、村长、里长等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在三个月之前才在蒋介石日记中看到这样的故事:1950 年 12 月台湾省第一届民选县市长选举期间,台中市市长选举竞争激烈,无党籍候选人杨基先、国民党候选人林金标,另一位非国民党籍候选人廖朝洲竞争市长宝座。廖朝洲无足轻重,主要是杨基先和林金标的竞争。杨基先是地方上有影响力的士家子弟,在竞争中不免批评国民党,蒋介石密切关注他的言行。杨的声势看好,眼看就要赢得选举,蒋介石忍不住了,12 月 27 日,他打电话给省主席吴国桢,让吴告诉杨基先自动退选。结果吴国桢回报,对方同意退选,而且 “态度良好”。这下子蒋介石反而不好意思了,觉得不安,认为自己干涉选举的做法 “处置不当”,考虑了三天,在 1950 年 12 月 30 日,他决定仍旧依法进行,不加干涉,即使国民党候选人失败,“亦无愧色”。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吴国桢后,觉得 “寸衷大乐”。吴国桢打电话告诉杨基先之后,杨也欣然接受。最后的选举结果,国民党失败了,第一届台中市市长是一个非国民党的人。我问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们以为国民党到台湾,那么庞大的党政军力量一定是控制这个控制那个,却没想到第一届台中市市长不是国民党人!

最后选台北市市长,特别重要。可惜出现一个更厉害的人,叫吴三连,他们的家族就是今天的统一集团,比杨基先还有影响力。国民党内各种想法都出来了,让他退选或是延后选举,但蒋介石最后还是决定不干涉选举,吴三连最后高票当选。所以,第一届台北市市长,也不是国民党人。我看到之后很感慨,我相信蒋介石、陈诚等国民党领导,当时也不懂选举,他们只知道要民主,但并不知如何实行民主,他们都是在挣扎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image

image

image
台湾历年总人口。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